演讲沟通时言之无物?无话可讲?可以“三讲”“四借”
很多人在做演讲时不知道讲什么内容,在日常沟通时也经常无话可聊,或者尬聊。那该聊些什么呢?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话题源源不断呢?今天分享演讲沟通之找话题的“三讲”和“四借”。
三讲之一讲自己
你自己才最了解你的经历,最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。讲你自己,更有说服力,更容易打动人,有助于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,同时,讲自己熟悉的人、事、领域等也可以缓解你的紧张。

三讲之二讲听众
一味地讲自己,只会给别人留下自私的印象,听众也不一定爱听。所以,多讲讲听众,讲听众听得懂的,讲听众感兴趣的,讲对听众有帮助的。
三讲之三讲现象
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讲社会现象,话题非常多。每天早上看新闻,都能让你有话讲,同时讲新闻,可以引发听众对社会现象更多思考。

四借之一借别人说的话
“别人说的话”,可以是古今中外那些有结果、有权威的人说话,借用这些人的话,可以增加你的讲话内容的分量和权威。这个“别人说的话”也可以是在轮到你讲之前,别人说过的话。
四借之二借事
这里的“事”,包括发生在自己身边、听众身边的事,也包括突发事件,也就是发生在你讲话当时,与你、与听众,或者与当时所处环境有关的事情。

四借之三借景
与讲话当时所处的场景有关的内容。
2016年,孟晚舟在北大校园招聘宣讲会上的演讲是这样开头。“今天,在未名湖畔的演讲,让我有点小忐忑。如果谈钱,诗人可能会跳出来骂我,因为“未名湖是个海洋,诗人都藏在水底”,诗人都是淡泊名利的;如果不谈钱,你们又会问我,难道招聘只谈情怀,不谈钱吗?”
这里的演讲,就借用了北大未名湖这个景。
四借之四借物
借物,更能增强听众的体验感,给听众更直观的感受。
一位演说家手里举着一张100元钞票,问听众:“谁要这100元?”一只只手举了起来。他接着将钞票揉成一团,然后问:“谁还要?”仍有人举起手来。他又把钞票扔到地上,并且用脚碾它。尔后他拾起钞票,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。“现在谁还要?”还是有人举起手来。
演说家说:“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,你们还是想要它,因为它并没贬值,它依旧值100元。人生路上,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、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。但无论发生什么,或将要发生什么,在上帝的眼中,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。在他看来,肮脏或洁净,衣着齐整或不齐整,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。”
这里,这位演说家就借用了“100元钞票”这个物来进行演讲。
